210301 开学

博客在去年底到年初一段时间经历了BUG,新发的文章无法点进去。学期之间心思扑在设计课上,拖到寒假的时候,终于找了个Wordpress的论坛,没想到居然还真的是有管理员在负责。问题也解决了,趁着新学期用这篇记录迎接新一年的博客吧。

上学期的时候,学院推出了一种学分比重等同于平常设计课的一种教学形式,称”Fachsemester”/”Research Studio”,负责教学的教席则来自历史理论、结构研究、古建筑研究等以研究为主的领域。旨在于在设计课之外,给予学生锻炼其他能力的选择。

同时这学期政府考虑到新冠变异病毒的传播力度,更加收紧了封城的措施。各种综合考虑下,也许新的教学形式在这种非常时期(既不能做模型、也不可以和助教面对面评图的状况),新的教学形式对我也是个不错 的选择。同时也该锻炼下自己一向薄弱的学术研究能力。看过各个教席的题目之后,U教授的”Exhibit/Inhabit”的题目最为吸引我。一番邮件往来后,幸运地赶上了申请的末班车。

第一周教席就非常用心地安排了两次出行。一次是去Walensee边上的Quinten,这个如今只有40人的村庄,因地势险峻没有修筑任何公路,唯二的到达方式则是水路和步行。因顾及新冠的社交距离措施,教席安排学生三人一组一艘船,教席的各个助教们沿着河岸站在几个重要位置,拿着大喇叭。船也沿着河岸开,每到一处,便停在水面上,教授或助教拿着大喇叭从河岸对着我们大声讲解(笑)。其中一位解说则是来自本地基金会的管理员老爷爷,老爷爷讲述了关于本地人口流失的问题,最后用一首歌结尾 ,这首歌还无缝衔接了Beatles的Yellow Submarine。我身边两位男生非常给力地配合着老爷爷唱着,场景太过温馨乃至晚上睡前我都一直听着这首。

第二次则是徒步了三小时多到Spreitenbach的IKEA,也是宜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外第一家门店。几乎上过U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小时候就住在这座IKEA附近。这一天的U教授颇有一番重游故里的气魄。沿着利马河走的时候,不晓得他从哪里找来一根树枝神采奕奕地在前头走着。整个队伍分成三人一组,像行军一样一节节地走着。虽说是遵守规则,但总有人走得慢,有人走得快。春日正好,新学生相见,总是一路可以聊聊。从故乡,住址,聊到在ETH的经历。一个上午下来,我身边的人换了几波,我那一句”Ich bin auf einer tropischen Insel im südlichsten Teil Chinas aufgewachsen”(我在中国最南方的一座热带小岛长大)已经讲了不知道多少遍,甚至在最后返程的火车上被来自澳大利亚的助教问到时,又用英语答了一遍。

而这位助教,是个甚是可爱又极为渊博的人。最后解散时,几个同学一起留了下来跟他又绕着宜家走了一圈,他一路非常激动地观察,各种理论信手拈来,我们只有点头没有搭话的份。他看着举着相机抓拍不停的一位同学说,你知道嘛?有个说法是,游客们拍照的大部分理由,是减少自己面对新事物的紧张,我还想到了关于风景如画 (Picturesque)的一个说法,说曾经人们看风景会喜欢捧着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来看风景。而当他问到我来自哪的时候,我正处于关于描述自己的家乡的短暂倦怠期,只说了自己在最南边长大。他说道,难道是海南?我实在是喜出望外,他解释道自己曾经在新加坡生活过,那里有很多海南人。一边说着,一边向身边的人描述,你们知道吗?有个叫海南鸡饭的菜肴,看上去非常朴素,却有非常迷人的香味,那个味道令我难忘……身在异国跟外国人描述自己家乡时,大部分人确实会对生活在热带这件事有着表示礼貌的向往,但当有人能透过描述一道菜肴来描述对这座小岛的认知时,我着实意外又感动。

教授用大喇叭说,展品的标志之一就是标签
偶遇Fischli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