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3-2

心情很烦躁的时候会只想看到文字,大段大段的那种。每次刷微博都会让自己负罪感多些,莫名其妙地,可能是心里的小人在敲打着黑板,指责自己迷恋这些片刻、不经心的文字罢。

身边的人基本上不再会写博客。如果不是学建筑的原因,可能身边刷豆瓣的更是寥寥无几吧。不是认定豆瓣优越于微博或是朋友圈,而是身边大多数还会在网络上安安静静写出两三百字的人,大多数都是基于豆瓣日记。

今天回想起lofter,其实自己并不在上面写东西,用它只是为了看一个闺蜜的生活点滴。花了半天时间回忆起密码和用户名,顺手看到了133的博客。虽然好久不更,有一篇讲到了博客,很多共鸣的地方。

“最不幸的事情就是真的被执着捕获,但也有幸运的事情,那就是至少眼睛发了光。我最喜欢的一些人现在都越来越少发言,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拒绝把自己小丑化,什么是小丑化?就是让很多人觉得这人过得远不如自己。我喜欢的这些人都在越说越少,公众场合越来越少出现,只可惜时光不可以倒流,否则我这个话唠还可以在博客上找到足够的安慰,下一个大的自媒体是什么?我还能不能接受呢?不知道。说实话,微博现在每天都会让我自己厌恶自己,至少一次。

那就别说话呗,或者开个公众号。我也有这样想过,但总觉得公众号太抽象,太单调,最好的地方仍然是博客,想起从前还可以贴音乐,贴图片,多开心啊,右边的栏目里是自己喜欢的博客链接,可以自己命名,看到有人更新了赶紧去看。你怀念那个时候吗?我在博客时期喜欢的人都去了微博,但他们的微博都远远没有博客好看。

当时看博客是有门槛的,字数摆在那里就限制了订阅的读者,真没那么多傻逼,微博不但是傻逼多,让人震惊的傻逼才是吓人之处,已经破坏了物以类聚的壁垒。

我十一岁那年的李敖还是很好看的,后来我就很喜欢看别人自吹自擂,所有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其实我都挺喜欢的,为什么呢?在我眼里,骄傲和自负远远比自我压缩要好许多,微博最可怕的倾向就是,一群自我压缩的人成了价值观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