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cino的匆匆一瞥

因为助教和教授都反复提及到Peter Märkli做的La Congiunta,恰好在周二跟助教碰过头讨论过方案,便暗搓搓和日本搭档商量第二天干脆出门透个气去看房子好了。松本君连连点头说好。于是第二天并不是那么早的一大早,我和日本搭档跳上开往Bellizona的火车。火车从HB出发,沿着苏黎世湖往南,苏黎世的冬天常常阴沉,湖面水汽氤氲,靠着窗户,不知不觉间睡了过去。就这么沉沉地睡了很久,再醒来时,窗外是久违重逢的万里晴空照着连绵的山峦,回想起之前读到的文章描述着阿尔卑斯山分隔的瑞士不同语言区的各…

苏村的雪

周四的时候,从Studio走出来,在去宿舍的路上碰到了双胞胎同学当中的哥哥,一路同行聊天,雪不小心飘进眼里,好像真正意义上的,对雪有了那么点实感。等待交房的时候,跟前屋主的女生蹲着抚摸一只总是跟随在管理员身后的棕色大狗狗,叫不上是什么品种,只是性格相当温厚,配上这下雪的天气,内心也好想有只温暖的大狗陪我熬过这冬天。 拿到钥匙后,在房间里坐了许久。脑海里把平面家具布置改了又改。想要改书桌的位置,无奈只有一扇墙有插座。落地大窗朝向对面的寝室,只见对面整个立面几乎所有开窗都放下了百叶,也难怪这两条板楼…

新落脚地

一眨眼开学两个礼拜,周六忙里偷闲躲在咖啡馆里,本质上是因为我跟房东都有社交烦恼,不愿意回家参加公寓的集体会面。 从8月30号德福出成绩后,一下子整个人匆匆忙忙地投入到出国的准备和各种跟朋友的伙饭,以至于整个9月到了新的地方开展了新生活,仍没有太大的实感。 不管怎么说,还是得稍微记录下,以免以后都忘了。 出成绩的那天晚上,除了我的电脑外没有人记得密码是什么了。原本抓小王帮我查成绩,小王说我给的密码都不对,无奈之下闭着眼睛打开电脑输入账号,反复确认反复重新登陆确定没有哪个数字是有问题的,跑去客厅开心…

The Alchemist

我有一个很大的坏毛病。在焦虑,迫不及待寻求一个答案的时候,会抛硬币来缓解这种情绪。心里明知可笑之极,却没有办法放弃希望想在硬币的人像或背面寻求一个答案。 8月下旬的时候,因为要打针的缘故又去了一趟HK。不自觉地,心里又开始莫名地焦虑。我知道多半是因为成绩放榜的日子逼近的缘故。好友的床上放着这本书,The Alchemist。好友说这书是男友极力推荐的。出于好奇,在HK相对没啥安排的我在kindle里读了起来。 不可否认书里的鸡汤和理想主义。却有三个地方触动了我。水晶店老板保有去麦加的梦想,却因害…

归来,夜话

再不写日志,7月都要过去了,在尾巴上赶紧总结下。 在台湾过了十二天。除却考试外,到东边散漫地行走了将近10天。 第一站的花莲。一时热血找了海边一个军事哨所改造的民宿,我的单人间正是楼顶瞭望的小亭子。没有冷气,出行相当不方便。这样的三天也过得快乐,每天被太阳亮醒,挣扎地爬起来跑去吃早餐。因为日照太强,反倒是待在有海风的有顶露台比屋内要凉快很多。这边的海风几乎没有腥味。大海因为中央山脉的存在,映衬得更加广阔。在海边抱着kindle看完了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里因为靠东边的关系,很早就会有晚霞…

HK出行归来

自从到港之日起,到现在至今也没能好好睡一觉。香港的湿热天气以及室内不要命的冷气简直让我恨得咬牙切齿。哪怕回来后睡觉仍伴有手臂会被半夜冻伤的错觉。 这次在香港见到了许久未见的高中好友,还是那么可爱坦率。自从上大学后总对金融精英保有一种敬畏和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情,然而旧时好友真正见面聊起来时发现当时畅快的心情并没有变化。时隔六年吃到松记糖水,低估了它的美味,两人分完一碗大呼不过瘾,连吃两碗糖水才想起真正的晚餐还没开始。等好友忙完工作的邮件,两人走在热闹过后的街头,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街区,两边的临时摊贩小…

170523-2

心情很烦躁的时候会只想看到文字,大段大段的那种。每次刷微博都会让自己负罪感多些,莫名其妙地,可能是心里的小人在敲打着黑板,指责自己迷恋这些片刻、不经心的文字罢。 身边的人基本上不再会写博客。如果不是学建筑的原因,可能身边刷豆瓣的更是寥寥无几吧。不是认定豆瓣优越于微博或是朋友圈,而是身边大多数还会在网络上安安静静写出两三百字的人,大多数都是基于豆瓣日记。 今天回想起lofter,其实自己并不在上面写东西,用它只是为了看一个闺蜜的生活点滴。花了半天时间回忆起密码和用户名,顺手看到了133的博客。虽然…

170523

除了周一要闭馆半天外,按理来说今天的我也应当坐在敞亮的图书馆里看书复习的。早上赖了床,醒来后八点多,下楼买了早餐和矿泉水。回到屋子关上房门想想,家里寄来的淡菜应该是今天到,索性就继续在家温书。老天像是衬托着这气氛,滴答滴答下起了不连贯的小雨。 上周周末的时候跟几个前同事一起吃着烤串聊天,一场很学术并带黑色幽默的晚餐,喷了一堆,国内的,国外的,建成的,学术教育的。大多的时候我都是个倾听者。大学的时候,曾经有次问起老师,做设计的时候心情常常会特别痛苦没有办法停止怀疑,老师说这是由于不成熟的判断力。然…

170415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最近觉得状态比较好的一点是,不太意识到自己已经多少岁的问题,或者说,多少岁了,该做啥做啥了。可能是某个时刻突然开窍,自认为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学习。某种意义上跟十几岁的自己并没有太大差别,有…

走神

3月的最后一节课,恍惚中有些走神。不知觉地,想起2月份和CEO的晚饭上,CEO讲起了一件巧合有趣的事情。关于生命数字。 似乎是把所有生日的数字加起来,加到最后只剩一位数为止。最后关键的3或5位,会解读你命运的走向。因为一样的生命数字,CEO说了当年朋友对于这五个数字的解读,告诉他要熬过很多磨难,才能等到春天。大概是想要鼓励我吧。对话的时候,餐厅外面是黑夜下的海面,是从小我生长的海岸。海浪声起伏,散入空中。  …

在北京

2月底匆匆赶回上海,看了牙,暂且算是可以告别看牙的行程了。不到一个礼拜跳上来北京的火车,再次进入紧张学德语的状态。 也许是因为同样是学语言的关系,不自觉地会回想起高中跟风跑来北京上新东方的生活。现在想想也是好笑,明明什么都不知道,竟然会以为上托福班能够提高英语。也不意外隔了那么多年去考托福还考得一塌糊涂。若是提起在新东方的收获,英语没有多少,倒是交到了非常棒的朋友。那时候对北京的环境印象也是差,因为没有带镜子的习惯,呆了一个月回到海口后才发现脸上冒了疙瘩。 高中三年一直嚷嚷说要去北京,豪言壮语说…

新年快乐

苗总问起我做博客的事情,我掐指一算一年域名和服务器的费用,突然意识到我要是再这么低产下去,每篇日志的含金量也忒高了……赶紧鲤鱼打挺跳起来,水出2017年第一篇! 在经历签证的波折后,不得不死心的我埋入好好学习语言的节奏。为了方便手机查词,把微信的各种通知以及朋友圈都关闭,也自然而然地规避了对别人的关心和社交。过年回到家,也没啥需要出去碰面的局,更多的人则是在约见我闺蜜的时候问起我的近况。其实也无太多需要交代的,当下做的事情单一(学语言),未来的事情尚未有定论。最怕的莫过于解释,毕竟生活的期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