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的一个月

时隔一年,再次回国。

第一站是上海,我最亲爱的妹妹的婚礼。婚礼前的几晚,跟妹妹住一起。妹妹会让我摸摸她的肚子,告诉我哪些是她的脉搏,哪些是小盆友的活蹦乱跳。虽然对于成为母亲这件事时不时会让我妹感到措手不及,但更多的时候,她开朗的心态让我佩服不已。

”哎哟,哪有那么多要注意的,听什么古典音乐。医生说了,妈妈心情好最重要。“

婚礼,尤其是基于诸多传统礼节的婚礼,对于新人来说真是体力的考验。眼瞅着我妹,从早上六点起床化妆,上午迎亲仪式,下午外景拍摄,晚上晚宴,再到结束后带着小姐妹团去K歌到凌晨,末了还要回来照顾已经醉到发昏的新郎,再一次让我对已经身为孕妇的妹妹竖起大拇指。

婚礼的时候,被套路接了捧花。上一次接到捧花已经是多年,也好像是有好运加持似的,让我碰到了小王。婚礼的时候自然是各路亲戚到场,见到我接到捧花,就顺势给小王花式加压,小王倒是一副风轻云淡,念着我还没毕业,亲戚的话语也就是蜻蜓点点水而已。

借着在上海的机会,陆陆续续见了好多朋友,像排满了通告的艺人般,只是这圈子还是这么小,一直都在建筑圈里。朋友们像是有些变化,也没有太大变化。大部分的人,都是毕业后刚开始工作几年。自己的生活轨迹,像是与大家错位了一般,当年的工作,因为想着以后还要出去,对工作的考虑多少还是有些不知人间疾苦。等自己毕业后再次回到工作场里,才是真正的考验吧。

去无锡陪小王呆了几天。发自内心地说,可能还是二三线小城市比较合我心意。上海好归好,但总归不是我的归属。过大的城市尺度,瞠目结舌的房价,我没有这份自信去承受。对这个城市的繁华也只是望而却步,隔岸看看就好的心态。果然我到底也只是个热带小岛屿出来的人,笑。

再之后,又去了趟老家。在最近的几年,时不时就有同事或者同学问我,听说你老家的风景特别美,才后知后觉想起老家高速公路收费站那边山坡上赫然的一排红字,”中国最美滩涂摄影胜地“。在老家小县城里,所看到的景象,恍惚间就有国内那些独立导演电影里的经典画面感——旧式霓虹灯,广场上卖玩具小摊贩,街边小吃……近日沉迷B站渔农捕鱼视频的小王,对于小渔村之旅热情满满。就连某日我们从县城回到姑姑家,姑姑嘟囔了几句,”今天开海蛎开得好辛苦哦“(自行脑补浓浓福建腔),小王都无不懊悔表示怎么没有带上他。

———写到疲惫,终于写到回小岛部分的分割线———-

一回到小岛,便被小岛的热浪打得个措手不及。偏偏老爸还不准我在客厅开空调,怕冻坏了他宝贝的发财树。每次在客厅吃饭的时候,稍微一动弹,汗水就滴答滴答。

见了些朋友,聊了聊日常。听着他们聊的各种话题,从理财投资乃至小孩教育,虽然感觉离这些主题还尚有距离,偶尔听听倒也觉得增长知识。

这次回国,能感觉到自己在心态上有所进步的一点是,面对亲朋好友问及诸如人生规划的问题上,要淡定了许多。“天啊 要读这么久啊”、“你怎么还不结婚啊”等,诸如此类的,笑笑了之,再或者,会多说几句,说说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时候对方就算不会完全理解但也不会太强势逼人。以前自己对于外界所担忧的,其实真正要解决问题的人是自己。如果在这件事上,我不能游刃有余地安抚这些关心我的人的话,恐怕以后好好去说服甲方也会很难吧。笑。